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沧浪第二实验小学抗震加固工程。
现由于建设单位将室内功能重新布局,导致房间功能发生改变,根据建设单位的意见拟将主体结构按新的使用功能重新进行计算复核,对不满足计算结果的原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本工程在一类,二类(a)环境中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
加固设计内容
1、以上结构平面修改及楼面荷载布置改变而导致的相关区域构件须进行补强加固。
2、结构加固内容及基本方案:
3、钢筋砼新建扩建部分砼应采用微膨胀砼,新旧连接时强度应比原结构高一级;屋面部分砼采用微膨胀防水砼,抗渗等级P6。
设计依据
所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SG111-1~2)(2008年合订本)
2、原结构设计施工图、甲方提供的鉴定报告等技术资料。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场地类别:三类,特征周期0.65sec,建筑类别调整后用于结构抗震验算的烈度7度;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7度;确定抗震构造措施的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0.05。
加固技术要求
1 加固施工要求
1.1 本加固工程的施工必须有具有特种施工资质的专业公司完成。
1.2 构件进行加固前,应优先考虑将原结构构件除其自重外进行卸荷,如无法卸荷时应及时向设计人员反馈,得到设计允许后方可施工。
1.3 在加固工程中若发现原结构构件有开裂、腐蚀、锈蚀、老化以及与图纸不一致的情况,施工单位应进行记录检查结构损坏的程度,向设计 人员反馈,得到设计人员同意后方可继续相关的加固修复工作。
1.4 工程施工前必须完全理解整体加固的原则及其加固的需要,若部分结构拆除工作需先加固,必须确保加固工作完成且加固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相关的拆除工作。
1.5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必须做好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的处理,凿毛、充分湿润、接浆(或使用界面剂),保证连接面的质量及可靠性。新增混凝土与砖墙界面处应凿除砖墙粉刷层、清理、浸润后方可施工。
1.6 加固施工时,要注意加固材料对施工环境和湿度的特殊要求。
1.7 加固施工时,要注意加固材料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并按产品说明的要求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2 加固材料说明
2.1 钢筋:植筋用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不得使用光面钢筋。
2.2 钢材:未注明的钢材均采用Q235B钢。钢材必须具备出厂证明,并有屈服强度及碳量的合格保证。
型钢及钢板材质均为Q235B,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必须具备出厂证明,并有屈服强度及含碳量的合格保证。
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筋,严禁采用改制钢材。
2.3 化学锚栓采用A级植筋胶植入;化学锚栓螺杆采用Q345钢制成;
化学锚栓胶产品应满足焊接性能、抗震性能报告。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4节及《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278-2011中第4章的有关要求。
2.4 植筋采用A级植筋胶,潮湿环境下采用适用于潮湿环境的植筋胶,并由厂家提供证明文件。
植筋胶应满足焊接、抗震性能等要求并应提供相关测试报告。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4节及《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能鉴定技术规范》GB50278-2011中第4章的有关要求。
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用的胶粘剂采用A级胶,其钢-钢粘接抗剪性级必须经湿热老化检验合格,湿热老化检验应在50℃温度和98%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按规范GB50367-2013附录L规定的方法进行;老化时间:重要构件不得少于90d;一般构件不得少于60d。
经湿热老化后的试件,应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钢-钢拉伸抗剪试验,其强度降低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A级胶不得大于10%;
具体操作中,当不能满足老化时间时,可采用快速老化复验,具体做法详相关规范。
2.5 外包型钢必须采用专门配置的灌浆料灌注。
2.6 楼板碳纤维加固采用碳纤维布为高强度Ⅱ级,厚度为0.167mm,抗拉强度标准值3000MPa,弹性模量2.0X105,伸长率1.5%,单位面积重为300g/m2,选用聚丙烯晴基不大于15K的小丝束纤维。
碳纤维布加固时,其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3节的有关规定;外包碳纤维布胶必须采用专门配置的改性环氧树脂A级胶,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4节及《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能鉴定技术规范》GB50278-2011中第4章的有关要求。
2.7 粘贴钢板或外粘型钢的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其安全性检验指标必须符合《混凝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表4.4.5的规定。
2.8 修补砂浆采用专业高强修复砂浆,粘结强度不小于2.5MPa,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
2.9 裂缝处理采用环氧树脂灌注料。裂缝处理采用表面封闭法时,可采用环氧胶泥或其他代替材料。相关指标应符合《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能鉴定技术规范》GB 50278-2011中第5章的有关要求。
3 主要工艺施工技术说明
3.1 植筋技术
3.1.1 首先按设计要求的孔位、孔深钻孔;孔径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15.3. 5的有关要求。
植筋与混凝土边缘距离不宜小于5d,且不宜小于100。当植筋与混凝土边缘之间有垂直于植筋方向的横向钢筋时植筋与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0mm;植筋间距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
3.1.2 用吹风机、刷子等工具清理孔道直到孔内壁无浮尘水渍为止;植筋时必须在孔壁干燥情况下进行。
3.1.3 要求钢筋必须顺直,植筋前应对原钢筋进行除锈,且除锈长度大于植筋长度。
3.1.4 将调制好的胶用粘胶灌注器往孔内边注边缓缓提出,填充量为孔深的1/2至2/3。
3.1.5 将处理好的钢筋旋转缓速插入孔道内,使植筋胶均匀附着在钢筋表面及螺纹缝隙处中。
3.1.6 插好的钢筋或锚栓不可再扰动,待植筋胶养护期结束后才可进行钢筋焊接、绑扎及其他工作。
3.1.7 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植筋;若有困难必须后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润的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
3.1.8 不同规格的植筋均应进行抗拉拔试验.且各种规格应最少抽样3根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其拔力至少应达到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0.9倍。
3.1.9 当基材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30时,植筋深度为24d,当基材混凝土强度小于C30时,植筋深度为33d;悬挑构件尚应增大1.5倍。
当基材厚度不足时应植穿,做法详'端部植筋大样',抗震锚固连接锚栓的最小有效锚固深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锚栓最小有效锚固深度(d为所植钢筋的直径,d≤25mm)
3.2 加大截面加固技术
施工工艺:
1钢筋绑扎
2植筋
3模板 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灌浆孔径不小于50mm,间距不超过1000mm
4灌注灌浆料:
水泥基灌浆材料拌和时,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宜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宜先加入2/3的水拌和约3min,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和直至均匀,拌和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浇筑前24小时,楼板表面应充分湿润。浇筑前1小时,清除积水。 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用灌浆助推器沿灌浆层底部推动,严禁从灌浆料的中上部推动,以确保灌浆层的均质性;灌浆过程中若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5、养护
1)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加盖塑料膜、湿草袋、或岩棉被。并保持湿润。
2)在工程灌浆完毕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浆完毕3—6小时后,即灌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铁锹等工具轻轻铲除。
3)灌浆完毕后,必须避免剧烈扰动,以避免损坏未硬化的灌浆层。
用户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