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的人都知道,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苏州的目标是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担负“苏州责任”,打造“苏州样板”,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那么苏州运河文化带将如何建设?小编为你揭晓!
提到江南水乡,必然想到苏州,苏州大大小小的河流加起来共有2万多条,总长达1457公里,水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42.52%,被称为“东方水都”、“水城”。
其中大运河更是与苏州山塘河、上塘河、胥江、护城河以及盘门、阊门等内城水系融为一体。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苏州责无旁贷。
近年来, 随着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的启动,运河与生活越发亲近。工程启动于2016年,2017年至2018年全线开工,将按计划于2019年完工,主要通过堤防加固、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为建设苏州大运河文化带提供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最终在运河沿线实现提升人居环境、丰富文旅要素、传承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等多方面目标。
堤防加固 防洪为本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基础性前提是要有牢固安全的大运河堤岸。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国家南北水运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湖流域一条重要的洪涝调节河道,具有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全长81.8公里,近年来运河沿线水位不断抬高,存在着防洪标准不足、沿线护岸局部坍塌、淘空严重、支河口门建筑物老化等防洪安全隐患。
针对诸多隐患与不足,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开工,据最新统计,目前,姑苏区段已开工12.9公里,已完成10公里;吴中区段已开工13.04公里,已完成11公里;相城区段已开工14.8公里,已完成12公里;高新区段已开工24.12公里,已完成12公里。
位于运河姑苏区段最北面的黄花泾,是运河的支河,堤防加固工程也包含了这一段。大运河苏州段姑苏区堤防加固工程项目负责人表示,在建设完防汛道路后,最终达到吴淞标高6米5的高度,达到“两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要求。
截至今年1月份,高新区大运河风光带建设已初具成效。苏州高新区境内堤防加固总长27.61公里,全线工程计划于2019年年底完工。
环境整治 提升品质
大运河苏州段两岸违法码头、违章搭建、违法占用等“三违”现象一度普遍存在,有些地段杂草丛生,有的甚至成为露天垃圾堆场。因此,环境整治也是大运河姑苏区段堤防加固工程的主要任务。
目前大运河苏州段两岸“三违”现象已基本整治到位。去年起,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推进,并同步进行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绿化景观等工程建设,成效初显。为了保护好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高新区将在运河西岸增加更多滨水空间和慢行步道空间,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广场、横塘记忆游径、地景雕塑公园、水厂风情街、林荫大道、环步行桥、何山桥社区公园等节点性工程。
大运河姑苏区段堤防加固工程,全长约14.9公里;南岸堤线从越城河到二号桥,长约2.4公里,累计总长约17.3公里。工程项目涉及护岸工程、堤防填筑、防汛道路、景观绿化等。
值得一提的是,姑苏区段的运河堤防加固工程凸显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规划建设石湖节点和枫桥节点两个“海绵”示范区。在今年姑苏区段堤防加固工程核心段将基本贯通,完成堤防加固后,还将进行石湖景观节点、枫桥景区节点等沿线景观打造,到今年底,还将建成2米步行道和3米自行车道的慢行系统。到2020年工程完成扫尾后,漫步、骑行在运河两岸,将给市民带来全新的运河文化体验。
就在昨天,小编从苏州市枫桥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获悉,枫桥景区免费开放进入倒计时阶段,年底将改造完成并开放!!是苏州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景观节点。
文化为魂“N”多功能
沿着已建成的宝带桥至沧浪新城(吴中段)步道漫步,视野开阔,风光无限,不少市民在此流连。
去年,大运河苏州段完成40公里堤线建设,为大运河构建了坚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要加快推进,全面完成。要从保障水安全、传承水文化的高度来推动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雕琢’大运河景观,让老百姓都能近距离体验、感受大运河。
大运河堤防加固,遵循的是‘1+2+N’功能定位,‘1’是指‘一条文化带’,‘2’是指‘堤防加固、环境整治’,‘N’就是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来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历史价值,传承运河历史遗产风貌,每一段堤防加固工程在规划时,都有在‘N’上做文章,以期达到多种功能定位。政府部门希望把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一条防洪排涝安全带、滨水风情人文带、旅游休闲观光带、海绵城市示范带。
只有让百姓亲近大运河,才能体验并感受到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的规划实施符合了这一主线,既能把大运河沿岸的经济繁荣、文化交融这些优势在当代传承下去,又能形成高品质高质量的物理空间,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并享受到大运河的历史、人文、绿色“福利”。
来源:苏州日报
用户评价(0)